日前,央視系列紀錄片<<中華百工>>攝制組為探訪京作家具傳統(tǒng)技藝,傳播京作紅木文化精髓,進駐“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xiāng)”—河北省大城縣,尋找京作紅木文化傳承重點企業(yè),作為對外宣傳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樣板,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作為代表參與錄制。
《中華百工》是中宣部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chuàng)新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而委托央視網(wǎng)著力打造的一部大型系列紀錄片。選取的每一個項目都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的文化演變以及可以傳承的文化基因,通過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加強中國優(yōu)秀文化對外傳播,“利用海外社交平臺傳播中國文化”。
攝制組全方位記錄了京作紅木古典家具的制作過程,并通過專訪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葉雙陶先生,深入了解了陶然居對紅木家具之精髓——榫卯技藝的傳承、挖掘、保護和創(chuàng)新。
明清之際,中國古典家具榫卯的樣式已經(jīng)發(fā)展的豐富實用,精妙多彩。其獨特的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及文化價值,一直吸引著眾多有志者對榫卯文化進行研究,但至今由于中國古典家具歷史久、流派多、分布廣的特點,若想全面了解各地、各時期的榫卯形態(tài),這對一般的收藏者、研究者,締造者甚至修復者來講,將是一場浩大的工程!
葉雙陶先生埋首紅木家具行業(yè)20余年,由最初的拆解、修復,到后來的設計、制作,在遵循古法制作京作紅木家具的同時并注重與時俱進,思路創(chuàng)新,所出家具工精樣美,古韻盎然,一度引領了京作家具的先聲。陶然居匠人在對無數(shù)古舊家具的拆解和觀察之時,各式家具和榫卯,早已爛熟于心。憑著這些精致榫卯在京作家具上得心應手地運用,使家具完美的韻味和堅固的結構得以展現(xiàn)和保障。經(jīng)過20余年的不斷摸索和深入挖掘整理,至今陶然居已整理并創(chuàng)新榫卯結構近百種,葉先生將這些寶貴的知識經(jīng)驗整理成《中華榫卯》一書,以圖文并茂、理例結合的方式,詳細闡述了“古典家具榫卯構造之八十一法”,為榫卯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堪稱榫卯界的“新華字典”。
《中華百工》之《京作家具》以影視記錄的方式再現(xiàn)了這一傳統(tǒng)技藝的結構之美、力學之美。反映了陶然居在京作古典家具制作過程中遵循古法、延續(xù)傳統(tǒng)、繼承歷史的匠人精神。并以獨特的視角尋求非遺項目-京作古典紅木家具的文化價值并揭秘其獨特的生命力。
《中華百工》之《京作家具》中文版,已于日前正式上線央視網(wǎng),并被國內(nèi)各大視頻網(wǎng)站轉載,下一步,《中華百工》將被制作成多語種的電視紀錄片、公益宣傳片、網(wǎng)絡視頻、新媒體應用等多種宣傳題材,依托央視、央視網(wǎng)播出,并在海外主流新媒體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上重點加以推廣,陶然居家具制作工藝也將作為多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亮點,向海外傳播,展示京作家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