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不過,博愛送的不是鵝毛,而是給千里之外的客人,送去久違的光明。
2017年8月,博愛·熱騰慈善醫(yī)療援藏醫(yī)療隊一行跨越三千里,為青海省格爾木的生態(tài)移民提供歷時5天的公益義診、藏醫(yī)培訓——我們發(fā)現(xiàn),高原地區(qū)缺醫(yī)少藥,醫(yī)療資源緊缺,不少藏民視力狀況、眼部健康存在嚴重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比如,44歲的藏族患者達者、55歲的藏民馬曉林,他們的主訴都是“看不清”,事實上,他們視野模糊已經很多年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白內障”。但是,他們所居住的家園,是茫茫的冰雪和人跡罕至的高原,又能上哪兒求醫(yī)問藥呢?
博愛眼科團隊與3位遠道而來的藏族同胞合影
直到博愛.熱騰慈善醫(yī)療援藏醫(yī)療隊的到來。他們,要把兩位視力堪憂的藏民,接往千里之外的深圳,為他們進行公益手術,重新找回健康的雙眼。
博愛眼科醫(yī)護正在為兩位藏族同胞做術前檢查
為藏民同胞進行白內障公益手術救助
馬曉林和達者都來自于雪域高原——格爾木熱騰。過去,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高原,走出過家鄉(xiāng)。這次來到深圳接受治療,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大山外的世界。
陳主任在為藏族同胞檢查
深圳博愛醫(yī)院眼科主任陳韶紅,為他們進行了詳細的眼科檢查——發(fā)現(xiàn)馬曉林的晶狀體周邊部位出現(xiàn)眼底混濁,而達者左眼視力正常,但右眼眼底混濁伴有眼底白斑。
“目前還沒任何一種藥物對白內障有明顯治療效果,治療白內障最好的辦法就是手術”,陳韶紅認為,要恢復到較好的視覺質量,需經手術摘除混濁的晶狀體,同時植入一枚新的人工晶體,手術治療,不僅可以讓患者看得見,更看得清。
23日,達者和馬曉林在深圳博愛醫(yī)院,分別接受了白內障手術——術后他們對清晰的世界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在深圳,他們見到了大山里從來沒有見過的一切:高樓大廈、科技產業(yè)園、購物廣場……
他們說,很感激“救眼恩人”,很感激博愛。
26日,達者與馬曉林兩人進行了術后復查,結果顯示兩人均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藏族同胞(青梅索南)致辭感謝博愛醫(yī)療隊
藏族同胞為陳韶紅主任獻上哈達
大愛無疆 雖遠必治
不過,除了達者、馬曉林兩位幸運兒外,還有更多受困于偏遠山區(qū)的視弱患者,正在苦苦地等待光明。
據(jù)了解,當前國內4300多萬貧困人口中,約有60-70萬為致盲性眼病患者,其中白內障、翼狀胬肉、糖尿病視網膜病、角膜病變等眼病患者超過50萬,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疾病已可以通過治療減輕/減緩病癥,甚至重見光明。而白內障作為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致盲性高達47%,也是高原地區(qū)的常見眼病之一。
為千里之外的藏民送去光明的公益之旅,不會就此結束?!安邸狎v援藏公益行”還將持續(xù)開展——博愛的公益之行,將繼續(xù)奔往遙遠的疆域,體現(xiàn)“大愛無疆”、“雖遠必治”的公益精神。
博愛·熱騰援藏公益行自開展以來,已經將一批批當?shù)責o法醫(yī)治的患者帶回深圳公益救治,如婦科腫瘤患者——三吉、患有雙側隱睪的馬文明小朋友、患有雙側腹股溝疝氣的扎西卓瑪小姑娘……先后已有數(shù)十位藏區(qū)患者,在深接受了手術治療,完全康復后返回青海格爾木家鄉(xiāng)。
博愛醫(yī)療隊與藏族同胞合影
博愛公益行 一直在路上
“攜手同行.千里助力”熱騰慈善醫(yī)療援藏公益行,是一首醫(yī)者仁心的贊歌,是一股援藏援疆的溫馨暖流。
博愛成立23年以來,留下了一幕幕暖心的公益佳話——粵北荒災、汶川地震、印尼海嘯等災難現(xiàn)場中,博愛醫(yī)院的公益救援力量總是及時趕到,展示了長距離公益救助的實力和底氣,將公益援助的版圖擴張到了全世界。
為期多年的“航天英雄復明工程”中,博愛眼科為一批又一批的航天科研英雄進行近視矯治手術,讓他們重覓明目亮眸。
博愛“白內障百日復明工程”,讓許多老人免于失明之憂
博愛許諾,博愛人的公益藏行,將成為博愛人嶄新的公益名片,帶給藏族同胞患者更多的信心與力量,傳遞深藏兩地的團結奮進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