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琴》是宋扇生活美學館和北京博盟文化共同打造的宋代文化系列舞臺劇《宋扇清風》中的第一部。將宋代生活意趣、美學精神、文化內(nèi)涵,以情景化、故事化的方式典型地加以呈現(xiàn)。
以宋扇為線索,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超越時空,呼喚當今大眾重新審視自己骨子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重新拾起曾經(jīng)遺失的記憶,給現(xiàn)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以啟迪。
《聽琴》是道法自然的宋代生活美學的具象化。從宋代到當代,對于美的態(tài)度和追求是一脈相承的。對于古人而言,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未必是一種展示性的藝術,而就是生活本身?;療o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將難以言明的意象感覺,立為可視可聽、可觸可感的形象實體。這份質感的凝練、提煉和固化過程,如同在空氣中煉出水來。
引領宋代生活美學的生活方式,汲取傳統(tǒng)文化精華為時代所用,將宋代文化精神傳遞到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將典雅、精致、意趣的宋代生活美學精神融入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當代觀眾通過觀劇,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讀解藝術,用現(xiàn)代的視角和審美理念關照古代的生活方式,將宋代人的生活態(tài)度帶回心靈家園。
《聽琴》是宋代文化、古琴文化的戲劇化。以宋代古琴文化為立足點,將宋代人撫琴、聽琴、斫琴的狀態(tài),詩詞吟誦、吟唱的感覺,琴曲中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和理念,變成有情節(jié)、有人物的故事,變成戲劇矛盾沖突,通過劇情發(fā)展和劇中人物語言行為呈現(xiàn)為舞臺劇。
將學術性之里,化為藝術性之表,既入眼、又入心,以做研究的嚴謹搞創(chuàng)作,以寫暢銷書的方式寫科普書。讓觀眾自然滲透進去,有技巧而不感覺到技巧使用的痕跡,潤物細無聲地感同身受,產(chǎn)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
《聽琴》是音樂與戲劇跨界融合的一體化。全新嘗試、探索首創(chuàng)中國舞臺劇史上一種新的藝術形態(tài):“琴劇”,以琴為劇,用琴說話。不同于以往的話劇、音樂劇或古琴音樂會等,而是在劇中追溯琴曲本身后面的歷史,為琴曲演奏、琴歌演唱賦予抒情兼敘事功能,作為與聲臺形表、唱念做打并列、同等的戲劇表達方式和表意行為。每場戲都有古曲演繹,并以琴曲作為場名,讓現(xiàn)代觀眾和千年古琴近距離接觸。涵蓋了古琴、團扇、詩詞等多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運用中國氣派的話劇表演、歌唱、舞蹈等綜合藝術手段,滲透在劇中的表演、舞美、音樂、道具、服飾等方方面面。這些復雜要素的內(nèi)在融合,構成完整的藝術品,絕非元素的拼盤。
《聽琴》是宋代名畫《聽琴圖》的立體化。呈現(xiàn)畫中人物情境,延展表意空間,將平面的、瞬時的繪畫藝術豐滿為立體的、延時的舞臺劇。將宋代的紈扇文化形象化為一個名叫“宋扇”的現(xiàn)代“90后”女孩,作為線索性人物,夢回大宋,進入宋代人生活的“朋友圈”,與宋徽宗趙佶、李師師、蔡京等人發(fā)生故事,演繹宋人的愛恨情仇,將千年古琴和現(xiàn)代琴人有機結合,在今人與古人的碰撞、融合、交流和默契中出戲。
《聽琴》以琴會友,以扇傳情,物以載道。千年以前的宋代創(chuàng)造了華夏五千年來最高度的文明,使中華大地成為了琴棋書畫詩酒茶花香的浪漫詩意的國度。在如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經(jīng)濟時代,這樣的文明它依然可以滿足人類審美的需求、情感的需求、消費升級的需求,因而宋代文明是屬于全世界、全人類及未來的。
出品人:張靜娜、張贏、梁占東
制作人:張贏
藝術顧問:吳釗、蔡勇、姜嘉鏘、張博、薄克禮、賈洪流
編劇:池浚、薛莉莎
導演:池浚
編舞:李娜
作曲:毛美娜
主演:張子盛、李路、潘曉佳、劉中哲、李梓祎、張靜娜、孫宇昊、蔣夢詩、籍永軍、呂小平
主題歌演唱:張聞君
《聽琴》票務信息
時 間:2017年10月17日(周二) 10月18日(周三)19:30
地 點:北京國圖藝術中心
票 價:180元、220元、280元、380元、680元、880元、1080元、1280元
購票電話:010-88544777 / 010-8854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