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乎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引得無數網友爭相轉評贊:房價、物價都在漲,為什么我的工資始終不漲?!還有網友附和道:在不斷變化的當代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的工資數額。試想,改革開放至今,人們的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雖一直呈現正比關系,但二者真正給人們帶來的幸福指數卻在直線下降。而下降的原因無外乎:攀升的物價、房價,教育、醫(yī)療等成本的上升以及信息的快速流通,讓大眾更快速、全面且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很多人在意識到生活的“本來面貌”后,越發(fā)抵觸和不滿。
你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的消費水平與上流社會差的不是一點點?
也許是你還在為擠不上公交、地鐵而暗自嘆息時,看到對面疾馳而過的一輛敞篷跑車;也許是你還滿心期待能買到過年回老家的返程車票,卻看到某首富之子在社交網站上曬出的帶愛犬乘私家飛機返京的圖片;也許是你還計劃靠攢下的工資購入一臺iPhone5、iPhone6卻猛然發(fā)現不少網紅正狂熱的呼吁網友轉評贊抽送iPhone8、iPhoneX……這樣的一幕幕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在提醒著你:你的工資夠你日常開銷嗎?你的消費水平處于哪一個層面?你的消費系數是不是又拉國人平均消費水平的后腿了?
正如很多經濟專家所言,房子、車子、票子一直被很多人稱為是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多年來我們?yōu)橹畩^斗、為之努力,沒有一點喘息的功夫向前追趕著,但結果又如何呢?富人依然很富有,窮人翻身的卻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不少有遠見意識、敢于嘗試和探索的人摸出了一條致富新路徑,找出了一個花最少的錢過最好的生活的新出口,那就是——微消費。
據介紹,微消費在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條件下,借助場景體驗出現和興起的,它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消費、精英文化消費各有交集,但微消費強調的是消費的體驗與消費的瞬時。其消費的內容不僅來源于媒介,更來源于其他用戶制作的內容,并以媒介技術的支持為前提,每個消費主體都可享受整個消費過程。簡言之,微消費的特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1、方便快捷。微消費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大客戶模式,通過基于用戶的小額支付,讓人們日常消費更輕松簡單;2、打造個性化消費體驗。微消費把標準化當做第一要務,并創(chuàng)新性的在標準化基礎上加入了個性元素,方便復制,海量擴展;3、洞察消費趨勢。微消費拋棄了傳統(tǒng)“公司為中心”的消費模式,它提倡用戶主導,所有創(chuàng)新都是基于對用戶的深刻洞察而產生的。
你以為微消費只是方便了大眾的日常購物消費?圖樣圖森破!它出現的價值和意義遠不止普通大眾這個層面。從宏觀經濟看,微消費從終端入手,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社會再生產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支撐作用;從微觀經濟來說,微消費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這種滿足不僅限于人們基本的物質或精神需要,還有人們身份地位、價值追求和審美趨向的象征。
了解了微消費的出現的原因、作用和價值意義后,我們不得不提它所帶來的另一項福利——積分回饋。無論是線上網購平臺還是線下各類商家回饋活動,積分返利一直是吸引消費者消費的一大噱頭。“賺動”,一個以積分回饋為主的產品,正是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出現和興起的。與其他單一只針對消費者的積分平臺不同,賺動還可服務于商家、廣告主,真正解決人們支付難題、助推微消費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商家在賺動幫助下能加速品牌宣傳和推廣,享受簡單的入駐手續(xù)和專業(yè)的對接服務,并獲得海量曝光;廣告主能增強廣告的投放效率;使用用戶則無需進行小額支付,完成幾項簡單的任務,即可享受高品質生活。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鮑德里亞曾說過,人們消費商品如果僅僅是關注商品的功能實用性,就意味著要面對一種純粹物質而獲得虛無感。實際上,消費的活力在于它將物質消費轉化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意義的美學消費,人們應從中獲得的是一種身心愉悅感、幸福感。賺動APP,正是順應微消費和大眾需求,努力給消費者們帶來便利和實惠的APP。現在關注賺動微信號還可獲得各種會員,享受最快準狠的勁爆福利,你還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