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下稱“專委會”)于近日宣布國家電子合同備案平臺正式上線。
近年來,P2P網貸平臺跑路等惡性事件頻發(fā),而互聯網上留存的電子合同數據很容易被篡改和偽造,存證和取證的真實性受到質疑。
基于此,國家電子合同備案平臺以賦予電子合同法律效力為目的,以保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為目標,應用非對稱加密+數字簽名+時間戳等信息技術,為互聯網金融平臺與投資者之間搭建一個共同信任的電子證據備案平臺,開啟了互聯網金融信任機制的新篇章。
對P2P網貸行業(yè)來說,落定權責,完成電子合同備案,實現合同存證,也成了P2P平臺迎接監(jiān)管的一項硬性要求。
聯連理財是上市系中路集團的成員,作為一個安全、高效、誠信、透明的互聯網金融信息平臺,積極配合國家監(jiān)管體制改革,積極擁抱監(jiān)管,在主動合規(guī)之下,積極進行金融創(chuàng)新。
聯連理財平臺積極配合監(jiān)管需求,主動接入國家電子合同備案平臺,使得平臺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又多了一層保障。這標志著聯連理財朝著正規(guī)化、規(guī)范化方向又邁出了一大步。
什么是電子合同?
電子合同,又稱電子商務合同,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范法》以及世界各國頒布的電子交易法,同時結合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電子合同可以界定為: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絡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應嗎?
??新《合同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表明了電子合同是作為合同書面形式的合法載體,以國家立法的形式賦予了電子合同合法的法律地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并且新修改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認可“電子數據”作為法定證據種類的合法地位,更肯定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