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商報
日前,德國商業(yè)銀行和福沙輿論調查所聯(lián)合對近2400家在亞洲有業(yè)務的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中小企業(yè)客戶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年時間里,德國企業(yè)客戶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大幅上漲。有31%受訪客戶現(xiàn)在已經用人民幣結算自己的業(yè)務,這一比例幾乎是2016年的兩倍。5%受訪客戶計劃在一年內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qū)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和貿易結算的貨幣。德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先后宣布要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庫,并相應減少美元儲備。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計入外匯儲備,有28個國家宣布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訊協(xié)會(SWIFT)最新報告稱,8月份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占比為2.12%,高于7月份的2.04%,并繼續(xù)保持其作為國際支付價值第五活躍貨幣的位置。比如,英國使用人民幣在全球各國排名中位列第一,占人民幣結算貿易交易的5.58%。9月26日,倫敦金融城和中國人民銀行歐洲代表處聯(lián)合發(fā)布的首份《倫敦人民幣業(yè)務季報》顯示,今年二季度人民幣日均交易額達到690億英鎊,環(huán)比增長13.54%,同比增長32.85%,倫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外匯交易中心。另外,隨著中非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人民幣在非洲的國際化進程在國家層面已取得相當進展,人民幣結算比例從2015年的5%升至2017年的11%。許多飽受美元短缺之苦的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等,已經可以通過雙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的進口貿易。到2025年,人民幣在非洲的結算比例有望增至30%。
除了人民幣國際使用量持續(xù)提升外,近年來,加入“人民幣結算俱樂部”的央行成員也在快速增加,而這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尤其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后,其在各國貨幣儲備中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長,各國央行中人民幣持有量達1.39%,而2016年底這一指數(shù)僅為1.08%。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實力穩(wěn)步增長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是美聯(lián)儲加息和縮表,導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國和存量的減少,以及美國對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的經濟制裁和中國等發(fā)起貿易爭端,導致這些國家放棄或減少美元作為儲備或結算的貨幣,以歐元或人民幣替代。
美國財政部10月16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TIC)報告顯示,8月份中國所持美債規(guī)模環(huán)比減少59億美元至1.1651萬億美元,為連續(xù)第三個月減持;日本8月份持倉環(huán)比減少56億美元至1.0299萬億美元,創(chuàng)2011年10月以來新低。
俄羅斯的身影則從TIC報告中徹底消失,這是因為從今年4月起,俄羅斯已不再被列入TIC的美債主要海外持有者名單。今年4月份,俄羅斯的美債持倉環(huán)比劇減50%,至5月降幅又至少接近40%。10月10日,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指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國際貿易中更多轉向由其他外幣進行結算。
印度近期也在大舉拋售美債為主的美元資產。根據(jù)美國財政部9月公布的TIC報告,印度自今年3月份持有的1570億美元美債累計減持至7月份的1426億美元,減持額達144億美元,近10%。
委內瑞拉副總統(tǒng)艾薩米10月16日宣布,為了應對美國對委內瑞拉越來越嚴厲的金融限制,特別是阻礙委內瑞拉在國際交易中使用美元支付。委內瑞拉將在國際交易中放棄美元,用歐元或人民幣代替。
在此背景下,美元資產在全球央行資產儲備和結算中的占比,呈持續(xù)下滑的態(tài)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占份額為連續(xù)5個季度下降,從去年四季度的62.72%降至62.48%,到9月份降至62.3%,創(chuàng)2013年來新低。而與此同時,歐元、日元以及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央行外儲中的占比則明顯提升。
(來源:國際商報)